小班桔子画教案7篇
书写一个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教案的编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桔子画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桔子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对沉浮现象感兴趣,能迁移已有的沉浮经验,积极尝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猜测。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人手一份水果(桔子和冬枣),盐。
2、每组擦手毛巾若干,抹布若干。
教室周围摆放玻璃水池若干,搅拌棒若干。
关于沉浮定理的课件。
活动重点与难点:
对沉浮现象感兴趣,能迁移已有的沉浮经验,积极尝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活动教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选择了这些教学法: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探索法: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探索法、示范法、操作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
教师出示桔子和冬枣,引导幼儿辨认。
师:你们猜,要是把这些水果放到水里,会怎样呢?
幼儿大胆猜测:
幼1:我觉得桔子和冬枣都会在水的下面。
幼2:我觉得桔子会在水的下面,冬枣会在水的上面。
幼3:冬枣那么小,肯定在水的上面,桔子那么大,肯定在水的下面。
………………师:老师要告诉你们,在水的上面叫做浮起来,在水的下面叫做沉下去,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看看到底哪个小朋友猜的是对的,好不好?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出示浮起的桔子,请幼儿猜测原因。
师:小朋友看看,孙老师这里有个神奇的桔子,它和冬枣一样能浮在水面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猜测大胆,并说说原因:
幼1:这个桔子里面什么都没有了,老师把桔子肉都吃掉了。
幼2:我也觉得这个桔子只有皮,没有肉。
幼3:这个肯定是玩具桔子,很轻很轻,所以浮起来了。
………………师:哈哈,你们都没猜对,这个可是一个真的、很重的桔子哦。老师来告诉你们,秘密呀就藏在老师的手里(手掌摊开,让幼儿观察这个神奇的东西),其实呢,老师在水里放了很多这个神奇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神奇的东西是怎么让桔子浮起来的,好吗?
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在清水中不断加盐搅拌,直至桔子浮起来。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在水里加了什么神奇的东西啊!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尝尝这个水是什么味道的。(咸)是呀,老师在水里加了很多很多的盐,所以桔子才会浮起来。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水里加了盐桔子就会浮起来了呢?
观看课件,学习简单的科学知识。
教师播放课件,使幼儿了解知识点:在水中加盐,使水的浓度变大,浮力就变大,桔子就会浮起来。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就是指能把物体托起来的力量。
三、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在水里加盐,一个用搅拌棒把水搅拌一下,观察什么时候桔子才会浮起来。
四、延伸
师: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把本来沉下去的桔子宝宝变得浮起来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浮着冬枣宝宝变得沉在水里面呢?我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明天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怎么样?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小班桔子画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今天星期一,小班孩子有几个从家里带来了好吃的东西,其中王丫丫从家里拿了两个个很大很大的桔子,小家伙们现在对任何事物也都很好奇。这个季节最常见水果莫过于桔子了。课间时几个孩子围着在她都把小手伸着,丫丫则想小大人一样给她们一个一个的分着,其实他们对柚子果实不感兴趣,只不现在是物以稀为贵。呵呵,只见他们:
妮妮:哇——我的桔子开花了,(她把桔子一拜两半桔子的肉瓣真的想花一样都张开了)
奥奥:哈哈!我的是小船!(他把一瓣桔子放在桌上像在水中游)
蕊蕊:都看,都看,我戴了个漂亮的帽子。
帆帆:我家里也有好多好多的桔子,(帆帆分不到桔子,嘴巴翘好高0
呵呵,我看在眼里,乐在嘴里,想在心里。现在的孩子,别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水果,但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让我意识到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贴近幼儿的生活,;我意识到捕捉到了孩子的这个兴趣点。
活动目标
1、乐于尝试,感知桔子的特征。
2、体验探索创造的乐趣,发展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体验同伴间友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桔子。
2、提供塑料小刀。
活动过程
有几个孩子一下子就剥开桔子皮,放在嘴里吃了起来。还有些孩子用力剥柚子皮,怎么剥也剥不开,急得用牙齿咬,用塑料小刀切,花了好大力气也剥不开。成成抱着柚子走到我面前说:“,这皮太厚了,我弄不开!”师:“那怎么办?”幼:“用刀切开!”皮)看着一个个柚子的果实露出来孩子们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跳。幼:“这是柚子,你吃的是桔子。”幼:“我爱吃柚子,大大片的。”幼:“老师你看我一下就吃了!”(把几片桔子都放在嘴里咬了起来!)接着孩子们也不需要引导懂得剥开另一层皮进行品尝。吃饱后,孩子就拿起果皮想象成船、帽子、锅,瓢子在娃娃家玩了起来!
一开始,只见大孩子提出分工。瞧,制作帽子孩子,大孩子:“你把珠珠穿起来,我来剪和粘。”小孩子直点头,很乐意!大孩子:“你帮我把卡纸拿来,我来画。”小孩子连忙帮助。还有的大孩子按小孩子尺寸做了手链等。孩子们通过合作创作作品更多了,有制作果皮娃娃、果皮帽、果皮动物,还有果皮乐器等等。创作完作品,小班孩子高兴拿起“杰作”介绍给自己的同伴和老师,表演了起来,情绪非常的愉快!突然,妮妮哭着从厕所里跑了出来:“我的小船掉到水里了!”师:“为什么会掉到水里呢?”原来他跑到水池里玩起了“小船”,可“船”却漏水沉了下去。玩的正高兴时下课铃响了我们只好结束了这节有意思的活动课。
教学反思
看到孩子能兴致勃勃进行探索,我更进一步感受到确实兴趣是孩子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动力,探索始终来自孩子的兴趣,而我们只有追随孩子的兴趣同时给予适时的帮助,为他们提供充分而多样的操作材料,努力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想无论对于小、中、大班的孩子,只要你的内容真正符合孩子兴趣需要,有利于每一个幼儿提高和发展的活动,就是成功的活动!
小班桔子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摸摸、闻闻、尝尝中认识桔子
2.尝试自己剥桔子,体验动手劳动活动食物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事先洗好手、每组装有和幼儿人数相同的桔子的一个袋子、每人一块湿毛巾
活动过程
一、袋内摸桔子,激发兴趣
1.孩子们,在我们的桌上有个袋袋,里面藏了一个水果宝宝,想知道它是谁吗?
那就请你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不能用眼睛看。(幼儿摸)
2.猜猜是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自由发言)
3.那到底是什么水果宝宝呢?我们来看看吧
4.幼儿每人一个桔子
二、看看、闻闻、尝尝
1.看看你的桔子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2.闻闻是什么味呀?
3想不想尝尝它的味道呀?桔子宝宝穿了这么厚的一件衣服,我们该怎么办呀?那你们会剥吗?(先让幼儿用湿毛巾擦手,再常识自己剥桔子,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孩子)
4.什么味道呀?喜欢吃吗?
5.我们把剩下的桔子去送给小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吃好吗?
6.活动结束
小班桔子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认识桔子,知道桔子的明显特征。
2、尝试自己剥桔子品尝,感知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3、知道吃水果要讲究卫生,不乱丢果皮。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只篮子,自制桔子树一棵,树上挂着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桔子。
2、每组两个苹果,两个香蕉。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与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用三次猜谜(猜猜我是谁?)活动:
1、有一种水果圆圆的,它会是谁?
2、有一种水果圆圆的,要剥开皮才能吃?
3、有一种水果圆圆的,要剥开皮才能吃,剥开后里面是一瓣一瓣的?幼儿回答(桔子)师:小朋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我们去帮农民伯伯摘果子,走,我们出发吧!(边听开汽车的音乐边带领幼儿做开车状停在桔子树前)这是什么树?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小朋友们每人摘一个果子放到篮子里)
二、(一)感知桔子的外形特征。
1、请每位幼儿拿一只桔子看一看,桔子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2、与苹果对比,桔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4、请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交换桔子,继续感知桔子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二)进一步感知桔子特征。
1、摸一摸、捏一捏,感知桔子的.质地。
师:小朋友都知道了水果桔子的样子,现在老师要在每组放上一个水果篮,让小朋友来和水果握握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的。
2、闻水果,感知水果气味。
师:老师闻到了好多水果的味道,请小朋友也来闻一闻这些水果的味道!
3、老师将水果去皮,让幼儿了解水果怎样去皮,以及去皮后的形状、颜色。
师:现在老师把水果的衣服脱掉,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脱的。(香蕉是怎样去皮的、苹果是怎样去皮的?)师:小朋友再来看看脱了衣服的水果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4、尝水果,了解水果口味。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尝一尝这些水果是什么味道的。(教师将切好的水果分发给各组)师:xx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
5、小结师:今天,我们小朋友知道了不同的水果都有自己的衣服和不同的样子。有的水果摸起来较软,有的摸起来较硬。脱了衣服以后的水果颜色也变得不同了。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有的甜甜的,有的酸酸的。
三、再次感受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1、提问:桔子可以怎么吃?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提醒幼儿将剥下的桔子皮放在小筐里。
3、引导幼儿观察:桔子里面是怎样的?果肉的形状像什么?取一瓣桔子剥开里面是怎样的?
4、品尝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说说品尝后的感觉。(丰富词:又酸又甜)
5、引导幼儿分享、品尝别人的桔子。
6、引导幼儿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也有桔子味?小朋友还吃过什么水果呢?请小朋友讲讲它的样子和味道。
师:小朋友吃了这么多的水果,以后老师再来请大家吃好不好?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喜欢吃水果,水果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的营养,小朋友多吃水果就会变得更高、更漂亮、更健康!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用桔子皮制作粘贴画,涂色桔子等。
活动反思
秋天来了,桔子是幼儿较为常见也较为熟悉的一种水果,在第一环节中让孩子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孩子自己拿一个桔子观察,通过让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比一比这些方法,让小朋友们对桔子的外形特点更加的了解。
到了第三个环节,小朋友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尤其是在剥桔子时,引导幼儿知道桔子是一瓣一瓣的,还请幼儿数一数有几瓣?并在剥的时候提醒幼儿要把桔子皮扔在小筐里,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同时活动中让孩子有自己动手剥桔子的意识,可以锻炼一下幼儿的小肌肉力量,但是在幼儿自己剥桔子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只是按了一个小洞,让孩子根据小洞将桔皮向外剥。
孩子们对于品尝桔子的环节都非常的开心,品尝后有的小朋友说桔子酸酸的,有的小朋友说桔子甜甜的,小朋友们充分感知了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是让幼儿说一说你还吃过什么东西也有桔子的味道,通过出示图片幼儿都很主动积极的在说。
小班桔子画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感官感知桔子的主要特征和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让幼儿体验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桔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学会剥桔子的技巧,并可以自己把桔子剥开。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法、操作法、提问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听音乐,幼儿开火车从筐子里每人拿一个桔子回到座位。
二、感知桔子的内外部特征。
1.看一看:桔子是什么颜色 的?什么样子的?
2.摸一摸:桔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3.闻一闻:桔子与什么气味?
4.猜一猜:桔子里面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把桔子给剥开?
5.动一动: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观察桔子里面的特征。
三、品尝桔子。
幼儿品尝桔子,并说说品尝后的感觉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桔子的特点,知道桔子熟了以后是黄色的,没有熟透的桔子是青色的。我让幼儿摸一摸桔子的表面,并闻一闻,说说感受。鼓励幼儿亲手剥桔子,有的幼儿不知道从何下手,我适时教给他们剥桔子的小诀窍。剥开桔子皮,我们也观察了桔子肉,好像很多瓣桔子兄弟团结地围在一起,幼儿听了我的描述特别开心,边剥桔子边一起念:“桔子兄弟,桔子兄弟快开门!”幼儿通过亲手剥桔子,在品尝桔子的味道时有了成功的喜悦,能用语言表达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小班桔子画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秋天的水果(桔子)通过看、摸、尝,知道桔子的形状、颜色、味道等。
3、乐意自己动手剥桔子。
活动准备:每人自带一个桔子,桔皮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宝宝喜欢吃什么水果?
小结:秋天的水果真多,很有营养。
2、老师也很喜欢吃水果的,猜猜是什么水果?
二、认识桔子。
1、布袋里装桔子,让幼儿来摸一摸。说说摸上去怎么样?
2、出示桔子,人手一个桔子,幼儿通过看、摸一摸,
说说桔子长的怎么样?辅助提问:桔子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3、剥桔子。
a、刚才我们看了桔子的外面,现在我们来看看桔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示范剥桔子(剥时从一头慢慢往下剥,剥成一个花瓣样子)
b、一片片的桔子象什么?
辅助儿歌:桔子、桔子圆圆,剥开变成小船,小船、小船开开,开到宝宝嘴里边。
4、请幼儿品尝桔子,说说桔子是什么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三、幼儿尝试自己剥桔子。
1、尝试自己剥桔子吃,要求剥桔子时注意从一头开始,慢慢地往下剥,不要剥断,剥成一个花形。
2、把剥好的桔子皮粘到泡沫板上,制作一盆美丽的花。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品尝了桔子,也知道它的一些知识,还用它的皮装饰了一盆花,你们真能干。你们知道吗,桔子皮晒干了还可以泡茶喝,一股清香味,还可以治高血压呢。”
小班桔子画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在猜测、实橘子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和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能手口一直的点数,了解橘子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准备:
1、大小不同的桔子、盘子、小碗、毛巾。
2、记录表、笔。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
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
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
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
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
(2)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
(3)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作)
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
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那我们怎样来找?(剥开来)
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四、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1、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2、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
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
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
(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
(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
(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
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
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对不对。
五、看谁猜得准
1、拿出一个橘子,剥开后猜测里面的瓤数。
提问:现在我来剥一个橘子,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这个橘子里面有几瓤橘肉?
2、验,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说出我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橘子就送给他们。
4、幼儿两两结伴,猜猜、吃吃橘子。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3、最后分桔子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和同伴互相分享,让孩子们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做中学的活动给与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让孩子们更积极的参与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