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室教案参考6篇

时间:2024-03-04 15:32:00 分类:工作计划

认真写好教案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和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的多样性,优秀的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反馈意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角色游戏室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角色游戏室教案参考6篇

角色游戏室教案篇1

一、情况分析

小班后期,幼儿扮演角色的意识逐步加强,游戏中的主动性越发明显。如:常见幼儿喃喃自语,“我去买菜”“宝宝该起床了”。他们是那么投入,几乎完全沉浸在游戏情景中。但是,游戏中却常常出现“一窝蜂”现象:一个幼儿去公园,一家子都跟着一起去;一个幼儿买蛋糕,一家子都去买蛋糕;有时人人都在烧菜,有时人人围着娃娃转……

说明

“一窝蜂”现象标志着大部分幼儿已进入“平行模仿性装扮”即平行游戏阶段。这种平行游戏,是游戏的社会化水平的初级形式,表明幼儿之间已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由独自游戏转向关注他人的言行、受他人他物的吸引,但尚没有建立真正的协商合作关系。因此,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游戏发展的需要,帮助他们由平行游戏向高一层次游戏水平的发展做些过渡准备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游戏要求:建立初步的分工意识,尝试“事情分着做”。

三、游戏准备

1、丰富幼儿有关主题的经验。

2、启发幼儿观察家庭生活,成人劳动(菜场、公园、汽车、医院等)

3、回忆讨论a、家里的事爸爸妈妈是怎么分着做的?b、成人社会的工作分工。

说明

游戏是幼儿反映生活的意愿性游戏。观察得越细致,感性认识越丰富,反映出来的游戏行为就越生动。尤其小班对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却很少有目的地观察,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去回忆生活、了解生活对游戏的开展无疑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启发:找朋友-起玩,和朋友商量你们准备玩什么?

(2)观察:角色分工是否出现?就分工问题是否出现商量行为?

(3)指导: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如幼儿经过观察讨论得出:菜场里的营业员,有的是卖荤菜的,有的是卖蔬菜的。但是菜场游戏始终没有进展,没能同集体讨论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扮演送菜人:“送菜来喽!你们哪个营业员卖荤莱?哪个营业员卖蔬菜?”,以此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分工。又如娃娃家没有起色,教师可扮演妈妈同家庭成员商量:“谁烧饭?谁买菜?谁看娃娃?”,构筑起角色间分工协商的桥梁,帮助幼儿逐步明确各个角色的一些主要职责。

说明

小班幼儿对成人依赖性大,当看到教师和他们一起,成为游戏的伙伴时格外兴奋。教师根据需要扮

演角色。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担任配角(客人、顾客等),但是必要时,也可担任游戏主角,给予幼儿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2、自主展??

重点观察角色分工是否能解决“一窝蜂”现象?是否有利于游戏情节发展?讨论谈话活动对幼儿有否帮助?对个别主题的鼓励是否带动其他主题?着重采用定点观察法。

说明

定点观察有利于教师对某一主题的系统追踪调查,详细把握幼儿游戏分工情况,便于检验要求的提出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谈话的深度是否有待进一步挖掘

3、自发交流

幼儿畅谈“我们的事情是怎么分着做的”。对有困难的孩子,可设置小阶梯帮助其进行表达。“你家里有谁?做了那些事?有没有分着做?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另外,鼓励已进行简单分工的主题,让该主题幼儿进行介绍,给全体幼儿一些具体的提示。

说明

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对本班幼儿深入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角色游戏室教案篇2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简单,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情节。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幼儿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是一种促进幼儿发展的好办法。区域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需要,设置了本活动,提供了具有多样性,开发性,层次性的游戏材料并以伙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点拨指导。

区域预设目标:

1、知道商店的基本玩法, 通过讨论,提升幼儿对待顾客的经验与态度,能创造性地表现周围的生活。

2、通过想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不断加强各角色区的联系,丰富游戏的情节。

3、学会协商分配角色,能与同伴联合游戏,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意识。

4、巩固幼儿听到信号马上和同伴共同收拾玩具的习惯。

区域材料准备:

1、物质准备:师幼共同收集商店中所需的各种商品,电话亭,表演区中的服装、表演道具等角色所需的物品。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店、打电话、表演的生活经验。

重点指导:

1、合理使用材料,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游戏

2、大胆想象进行游戏

3、加强各角色间的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

1、师:我们的商店在上个星期就布置好了,商店很漂亮。我们的商店今天就要开张了,如果你是商店的小老板,有顾客来了怎么办?

2、师:如果有的顾客买了东西觉得不满意,你会怎么做?

3、引导幼儿说说商店应该怎么玩。

二。引导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并引导幼儿合理的布置商店。

1、我们的商店开张了,你们想要在商店里扮演什么角色?

2、师:我们的商店需还需要什么呢?我们要怎样来布置我们的商店?

三、幼儿游戏,师参与游戏并指导。

1、师:我想买冰红茶,你们这儿有些什么品种的呀?

2、师:你的冰红茶怎么卖?可以便宜一些吗?

3、师:我昨天在你们这儿买的饼干,是过期的,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可以换吗?

四、引导幼儿加强各角色区的联系,丰富游戏的情节。

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进行游戏,加强各角色间的联系。

五、结束:收拾游戏场地,引导幼儿参与评价

你玩的开心吗?遇到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活动评价:

在本次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情景的创设。在理解新纲要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创设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活动情景,重点突出要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拥有充分的情感体验。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情景,有利于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让他们通过情景的创设来探究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探究、发现、加深个人体验的过程。像我们本次的区域活动让幼儿了解商店的玩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体验和在活动中各角色间的联系。提升幼儿对生活经验与生活态度的体验,能创造性地表现周围的生活。

角色游戏室教案篇3

一、游戏创设遵循课程目标

经过幼儿园的一年生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由简单的跟随模仿到主动积极参与。升入中班的幼儿有着更明显的自我意识,也是幼儿发展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成点,创设与课程相关的动态的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新的《幼儿园课程指导》的主题活动中《请到我家来做客》、《爷爷奶奶你们好》、《丰收了》等,以家庭的生活的主题情节,扩展到生活主题,我们在角色游戏时设置了(我的家、小餐馆、小超市)这三个角色游戏。

二、游戏目标与材料提供:

?我的家》目标:1、加深对角色的理解,丰富游戏情节,能较形象地模仿社会角色的语言、行为,反映角色职责。

2、尝试分工合作开展游戏,培养初步的合作能力。

成品材料:小床、衣厨、小桌椅、电话机等,可用大型积木、废旧硬纸板,日常用的桌椅改制而成。爸爸领带、妈妈围裙等。

半成品材料:小型积木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的。

?小餐馆》:目标:1、尝试使用各类材料和废物料制作各种点心和特色菜。

2、幼儿能热情招待顾客,提醒顾客排队点餐;能否根据客人需要提供食品,收取费用。

成品材料:柜子、餐具、灶台、工作服装、帽子等,可用大型积木、废旧硬纸板,各种泡沫材料制作而成。

半成品材料:彩泥、碎布、彩纸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各种点心等。

?小超市》目标:1、学习将货品整理归类。

成品材料:货架、柜子、箩筐、收银台、钱币等,可用大型积木、废旧硬纸板,各种泡沫材料制作而成。

半成品材料:画有食品的纸片、各种食品包装盒等。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

1、创造主动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

2、材料的提供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通过观察,幼儿园以不满足于成品材料的提供,而且有现成的材料,对幼儿来说创造性也不足,我们在活动中提供一些半成品,便于幼儿园自己动手操作,他们自己可以随心组合,随意创造,幼儿在活动中也会得到成就感

3、根据主题变化不断调整材料:根据是常课程主题的需要,我们灵活动调整活动中相关的材料。如《丰收了》主题,那我们就在小超市中放些各种秋天的水果。

角色游戏室教案篇4

一、情况分析

1.一幼儿在游戏中做“娃娃家”的“妈妈”,她洗完衣服后想要熨衣服,她就到玩具箱里找到了一个玩具电熨斗兴高采烈地熨起了衣服。

2.一幼儿做餐厅总经理,他在材料箱里翻来找去,要为餐厅搭一个空调,他找了一块长方形的积木替而代之。

3.“医院”的配药医生,他皱着眉头在“医院”里来回走动,度图做一瓶水果药,让“病人”吃药不觉得苦,但他不知道怎么做。

4.去“理发店”的顾客反映,服务员为他洗头,可没有水龙头(自来水),感到很不舒服。

……

说明

玩具是幼儿游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玩具是幼儿的天使”。很多情况下,幼儿是因为玩具而游戏的。尤其是小年龄的幼儿。操作摆弄玩具,因玩具产生联想和游戏行为,中班上期的幼儿就是如此,“仅仅幼想虚拟的事物不能激起热烈的行为”。

二、游戏要求

在游戏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替代玩具和材料。

说明

从情况分析中不难看出,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游戏中已表现出来、替代玩具和材料的需要和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替代玩具和材料,有助于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反之,将影响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展开。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现成玩具箱:装有碗、筷、盒、篮、锤子、瓶等。

原始材料箱:积木、万能插塑、纸、笔、剪刀、浆糊等。

2.重视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观察,熟悉各物品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组合,如空调的外形、售票员的票夹等。同时要鼓励幼儿大胆自制游戏玩具,想象和发挥各种物体的`功能,学会以物代物。

说明

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和提供幼儿游戏的一般环境外,还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丰富的其他材料,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并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加深幼儿的生活体验,为幼儿在游戏中享受已知奠定基础。

四、游戏指导

1.在游戏前提示:如果你在游戏中需要什么可到玩具箱寻找,也可以请同伴或老师帮忙。

观察重点:幼儿选择和使用玩具的情况。上面所例举的情况分析中的几种表现,就是教师在游戏中,重点观察所致。

游戏评价:可通过“你们是怎么做的?”提问来展现类似第1、第2种幼儿的游戏情况,强化他们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替代玩具。通过“你需要什么,可以怎么做?”来引导幼儿讨论玩具与游戏的关系,帮助类似第3、第4种情况的幼儿会选择、替代玩具,解决游戏中的困难。

说明

引导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可减少幼儿面对问题的种种质疑而影响行为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虽不应去替代幼儿解决困难,却可为幼儿指点谜津。

角色游戏室教案篇5

一、情况分析

最初开始角色游戏,大部分幼儿对于这种自主的、摆弄性强的游戏是很感兴趣的,但是游戏水平具有很大差异,是否上过托儿所,个性开朗或内向都是影响游戏水平的因素。常常会发现:当大部分孩子兴致勃勃地“办家家”时,有一部分孩子却在教室中闲逛或抱着娃娃无所事事。有个别对新环境还没适应的孩子,一听到“妈妈”两字,竟然触景生情哭了起来……

此外,对于还在游戏的孩子,有半数左右出现以下现象:当问在喂娃娃吃饭的孩子”。再问:“你在干什么”?“我在喂娃娃吃饭”。再问:“你是谁?”得到的回答却是:“我是张熠”。 可见,这类幼儿有装扮动作,尚没有扮演角色的意识。

说明

以上那些尽管处于游戏群体中,却无所事事,到处游荡的孩子,不能算是真正的游戏。因为,一般认为游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只有积极地参与活动的才是游戏。另外,不能分辩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说明幼儿尚未确立角色意识,角色意识的出现晚于角色行为。因此,对于前者教师应使其愉快投入游戏激发角色行为。后者可深入一步进行角色意识的培养。

二、游戏要求

1,学做爸爸、妈妈,激发角色行为,培养角色意识。

2.建立游戏常规: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

三、游戏准备

1.材料:设置阶梯

(1)一人一娃娃,餐具若干;

(2)两人一娃娃,一诀大积木(桌子),两个凳子(床),餐具若干。

2.丰富经验:

(1)观察爸爸、妈妈平时做些什么;

(2)谈话: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为孩子做了哪些事?

说明

角色行为是包括了角色动作、语言所构成的扮演过程,是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当零星、个别的装扮动作成为动作系列,也即以连续的方式将个别动作组织起来,形成系列动作,这时装扮动作就成了典型的角色行为。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通过谈话加强记忆表象,帮助幼儿积累装扮动作经验,逐步形成动作系列,从而激发角色行动。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启发:托儿所放学了,爸爸妈妈快来接宝宝回家吧。

(2)观察:幼儿投入游戏的情况

(3)指导:激发幼儿尽快投入游戏。

a.当材料设置为一人一娃娃时,鼓励每个幼儿来抱娃娃,指:哪个是你的宝宝?快快带他回家去吧!

b.当材料设置为两人一娃娃时,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两两组合,并找到游戏场地,指:你们两个是一家的吧,哪个宝宝是你们的?你们

家在哪儿呢?

c.对那些无所事事、到处游荡或哭泣的孩子,教师可带着他一起玩,或与能力强的幼儿结对。

说明

由于游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所以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这种外显行为是辩别儿童是否在游戏的标志,它可以将游戏从闲荡静观中标识出来。而孩子只有处在外显的活动状态,能参呈现出积极的想象、情绪和思维。特别是小班幼儿,其内心世界越显示出外显活动的特征,其想象越依赖于对物的操作,所以教师应引导幼儿去操作游戏材料,尽快投入游戏。

2.自主展开:

(1)重点观察:幼儿有哪些装扮动作?是否形成角色行为?角色意识如何?

(2)指导:

a.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可以启发:这是你的宝宝吗?你打算为宝宝做什么?也可以用游戏情节感染幼儿:你的宝宝好象在哭嘛?她想做什么呀?她是不是肚子饿了?

b.丰富装扮动作,形成角色行为。当幼儿反复做着喂饭动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宝宝光吃饭,没有营养,这里有些菜和汤要不要?;宝宝呛着了,快快拍拍他,“宝宝乖,不哭了,慢慢吃”……使幼儿具备一系列装扮动作和语言,逐步形成喂饭的角色行为。

c.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当幼儿不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时,可以引导:你是宝宝的什么人?是妈妈吧?你的宝宝叫什么名字?妈妈正在做什么呢?爸爸呢?

说明

这个阶段,应大量采用个别指导,了解幼儿游戏水平,并针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一一时应的具体帮助,使幼儿沉浸到游戏中去、愉快游戏,并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3.自发交流

(1)鼓励幼儿畅言:今天我是谁?我的宝宝叫什么?我做了些什么?

(2)丰富幼儿的装扮动作和角色行为,采用情景表演和集体模仿推广介绍。

如:哄宝宝睡觉、喂饭等。

说明

小班幼儿语言能力较弱,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把自己的行为用语言表达出来。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促使幼儿乐于表达、大胆表达,尤其要鼓励能力较差的孩子,树立其自信心。奠定良好的开端,使幼儿在今后的角色游戏中充分体现自发自主的。

角色游戏室教案篇6

1、游戏观察的情况

笑一从玩沙玩具中发现了一个绿色葫芦瓢,高兴得举着说:“我有葫芦,我是葫芦娃。”孩子们看了看,又继续玩起了自己手中的玩具。笑一翻来覆去的看了看,觉得这个葫芦瓢有点脏,就跑到水池边上洗了洗,并用摸布擦干。可是,这个葫芦瓢已经被沙子磨坏了外层表皮,毛毛刺刺的,显得很旧,笑一就用手指甲一点一点地摘,还在小椅子边上磨,最终让葫芦瓢焕然一新。几个孩子看到了,有点眼馋了,特别是一直特别喜欢葫芦娃的昌昌伸手去夺,笑一赶紧跑开了,几个孩子跟在后面追。我说:“孩子们,你们在干什么呀?”这个说:“我是绿葫芦娃,我要葫芦。”那个说:“我也是葫芦娃,我也要葫芦。”……我说:“可是,只有一个葫芦瓢,怎么办呀?”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几乎是一同声地对我说:“我要!”

2、游戏的分析与推进

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对扮演葫芦娃有急切的要求,却又不能自行解决葫芦少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满足孩子扮演葫芦娃的欲望。

3、引导探究的.活动

在这次观察中,孩子们对扮演葫芦娃产生了兴趣,却又苦于没有葫芦,我就引导孩子们想办法自己制作葫芦。一听到我说做葫芦,笑一就说:“用橡皮泥做吧。”孩子们纷纷赞同。于是大家一起开始了制作葫芦的美工活动,笑一还用葫芦瓢一一为大家拓印呢。

4、问题的解决

通过美工活动,孩子们都有了葫芦,高兴得模仿着葫芦娃的各种动作。

又过了两天,恰逢园里购进一批新玩具,正巧有葫芦形的插接积塑,我就申请把这种玩具放在我班里。孩子们高兴得选择着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边做模仿动作,一边说:“我是x葫芦娃。”但是又出现了新问题。

《角色游戏室教案参考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