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诵读活动方案精选5篇
无论是小规模的社区活动还是大型的商业推广,都需要精心策划的活动方案,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参与者的需求和意见,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云诵读活动方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云诵读活动方案篇1
一、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为了陶冶小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的.效果,我校特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
二、参加对象: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五、活动形式:在1—6
六、活动细则:
1、要求每班全员参加。
2、每班比赛中自选一首诗,随机抽取四名同学各背一首。
3、比赛同学要求服装统一,化妆,仪表大方、自然、得体。
4、各班的古诗文诵读要有创意,采用新颖的形式,体现各班的特色。
5、评委君。
6、计分
内容(10分)效果(60分)形象(20分)加分(10分)总分(100分)
25分(15分)(15分)(5分)
符合范围及主题,无错漏
集体背诵表演10分
个人背诵5分
小组背诵5+5分
内容与表情动作相宜,串词自然,有整体感
内涵把握准确,感情充沛,艺术感染力强
音乐、道具、布景等辅助手段运用得当合理
服装整齐、队伍有序,对观众、评委有礼貌
教师参与、有突出创意
七、评分标准:(100分制)
1、形式:形式新颖有创意,体现自己的特色。
2、表情:表情大方、自然、声情并茂。
3、语言:要求普通话标准,背诵流利无错。
4、服装:要求服装统一,有特色,有创意。
5、上下场:要求上下场整齐、安静、快速。
八、备注:
1、音响话筒:总务处
2、摄像、照相
3、各班位置划分:总务处
4、主持人:大队部
云诵读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我校学生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在我校小学生中掀起热爱读书学习活动的.热潮,我校决定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比赛时间:
比赛地点:待定
三、参赛对象:全校各班
四、比赛形式:一、二、三、四年级经典诵读表演,五六年级课本剧、校园剧等表演,各班选送一个节目参加比赛
1、比赛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各班语文学科教师辅导、班主任协助组织本班全体学生参赛。
2、比赛赛时间:4月26日(第十二周星期四早会课)
五、比赛要求:
1、诵读内容选自县发的经典读本或其他经典诗文。
2、普通话标准,仪态端庄大方,要求紧扣主题,形式生动活泼,不能成人化,符合年龄特点。
3、可以通过舞台背景、音乐等各种手段适当创设情境,如诵读内容需配乐伴奏,请自备cd、mp3、u盘、磁带等。
4、请参赛班级控制诵读时间,如内容较长请尽量节选,必须在5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
5、参赛人数不限。(可以小组,也可以全班学生)
6、课本剧、校园剧表演主题要健康,形式要活泼。
六、评分标准:
比赛采用10分制,评委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数即为最后得分(四舍五入保留至百分位)按最后得分的高低排定名次。
七、奖项设置
各年级段分别评选出一等奖2名、其余为二等奖。颁发奖状,计入期末量化考核中。
八、评委安排
评委: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语文备课组互为评委。
云诵读活动方案篇3
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经典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经典诵读活动宗旨1、传承中华文化
1、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三、经典诵读活动主题
活动以“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校广大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经典诵读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李淑红
副组长:周艳静
成员:袁文英王岚艳吕艳华张玉爱吕建丽
五、经典诵读活动口号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2、读高雅书,做优雅人。
六、经典诵读篇目
一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1——13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1——10,鼓励背诵《三字经》。
二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14——27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11——24,鼓励背诵《三字经》。
三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28——46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25——42,鼓励继续背诵《唐诗》。
四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47——67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43——62,鼓励背诵《唐诗》。
五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68——87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63——80,鼓励继续背诵《唐诗宋词》。
六年级:课标要求背诵古诗文88——100首,“每日一诵”推荐篇目81——100,鼓励背诵《唐诗宋词》。
另:每学期至少阅读《小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2本课外书。
七、经典诵读活动措施
(一)诵读时间
1、每天保证学生有二十分钟的诵读时间
保证诵读时间。每天固定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预备前20分钟。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诵读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诵读表演。
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级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进,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评比鼓励,平时激励,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诵读措施
1、老师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看、赛”来创造途径,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2、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的情况下,学校每学期进行“经典诵读先进班”评比活动,使经典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擂台赛、抢答、诵读音乐会等多种形式。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对各班在诵读经典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诵读经典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奖励。
3、班主任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经典角”,“经典壁”等,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争创书香班级。
4、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经典,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经典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经典文化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经典名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经典文化“内化”。
6、总结评比
每学期结束,学校根据各班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以个人和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奖励先进。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坚持,持之以恒。
云诵读活动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并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目的意义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步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小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弘扬人文精神。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在诵读中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眼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等,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和谐发展。
3、加强思想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学生吸取不竭的精神营养。
4、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感受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
1、诵读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为主题的中华诵读诗文或小学教材中出现及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
此次诵读形式不限,须使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超过8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向同学们经典文学作品。每位同学选择其中一本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经指导老师点评后, 2014年2月10日 每班推荐3篇参评,校大队部将组织评选优秀读后感。
3、诵读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中华诵读诗文或中小学教材中出现及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论语》等)此次诵读形式不限,须使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超过8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四、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 长:欧阳旭
副组长:熊小春
组 员:钱培静、熊丽芳、刘会平、李霞等
2、工作小组
组 长:熊小春
副组长:各年级组长
组 员:全体语文教师。
五、活动安排
1、各班利用每周星期四、五晨会时间和地方课时间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
2、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与学校《中国传统文化导读课题研究》课题的研究相结合,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可充分利用儿童节、校园读书节以及德育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经典诵读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3、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20xx年9-10月,开展中秋节经典诵读的活动。
5、20xx年1—2月,开展元宵节经典诵读的.活动。
6、20xx年5—6月,开展端午节经典诵读的活动。
7、检查与考评
(1)每周五检查各班活动开展情况,做好记录,并在例会上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2)每月组织一次检测,每次抽测部分学生,并评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不同等次,同时将检测结果在例会上通报,学期末对检测成绩突出的班级和语文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3)每学年组织一次考级活动(一、二年级学生参加),过关的学生,统一颁发等级证书。
3、活动展示
(1)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国学知识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学生和优胜班级,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状。
(2)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比赛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大型集体诵读,也可以是情景剧表演、诗剧表演等小型展演。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展示,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
六、成果收集与资料整理
1、每学期将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和表彰。
2、每学期对各种活动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云诵读活动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二、诵读主题:
守望教育、放飞梦想
三、参赛对象:
全体教师
四、比赛地点:
叶茂楼(1)一楼阶梯教室
五、比赛形式:
年级组推荐—校级比赛
五、比赛相关安排
1。 校级比赛时间:5月21日下午5:00——6:00
2。 主持:关晨
3。 摄像、信息报道:丁先杨
4。 会场准备、资料整理:王妍
六、比赛要求
1。每位选手诵读时间在4—5分钟。
2。诵读内容紧扣“学为人师树形象,德为世范正行风”大背景,凸显“守望教育、放飞梦想”主题,展示教师的高尚境界和道德情操。
3。具体评分要求详见附件。
七、奖项设置
1。年级组推荐名额分配:一年级组选出4名选手,二年级2名选手,三—五年级组选出1名选手,参加校级决赛。
2。校级比赛:一等奖2名 二等奖5名
八、奖品设置:
一等奖50元奖品 二等奖30元奖品
